五臺山蘆芽山野生蘑菇菌物多樣性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來,忻州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五臺山、蘆芽山野生蘑菇菌物多樣性研究,依托市科技情報與戰略研究中心和山西農業大學功能食品研究院組成科研攻關團隊,先后組織實施了“忻州野生臺蘑銀盤蘑樣本采集生物學鑒定研究”和“五臺山、蘆芽山常見有毒蘑菇物種及中毒風險研究”等應用基礎研究項目,開展了野生蘑菇生物學鑒定以及常見有毒蘑菇種類資源系統基礎性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五臺山“臺蘑”和蘆芽山“銀盤蘑”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山珍,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也是當地山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長期以來“臺蘑”“銀盤蘑”沒有系統性多樣性研究,僅有俗名而無生物學名。科研團隊專家跋山涉水,足跡遍及五臺山、蘆芽山林區,采集野生蘑菇樣本,走訪山民、查閱資料并進行市場調研,對當地蘑菇品種進行了詳盡的名稱考證和還原,將“臺蘑”“銀盤蘑”品種與生物分類物種進行對位。先后實地采集400多個野生蘑菇樣本,采用DNA分子技術和傳統形態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鑒定確認野生蘑菇物種200多個。其中有代表性的、可食用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野生蘑菇品種100種,包括30多個俗稱“臺蘑”的名品和雜品傳統食用種類;鑒定確認有毒野生蘑菇物種41個,毒性分為5類。發現紅銀盤漏斗傘、大把子杯樁菇新物種2個,臺山乳菇疑似新種1個,假棱柄馬鞍菌、五臺山華杯傘、五臺山絲蓋傘新記錄種3個,確定云杉絲蓋傘五臺山特有物種1個、土味絲蓋傘山西唯一通體白色1個。
他們開展的這項野生蘑菇生物學鑒定以及常見有毒蘑菇種類資源系統基礎性研究歷時5年,取得階段性成果,編撰成《五臺山蘑菇100種》科普書籍,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填補了忻州乃至山西野生“臺蘑”“銀盤蘑”只有俗名而無生物學名的歷史空白,填補了忻州有毒蘑菇領域基礎研究的空白,詮釋了五臺山臺蘑文化、蘆芽山銀盤蘑文化、臺蘑與銀盤蘑生物學親緣關系,研究分析評估了五臺山、蘆芽山常見有毒蘑菇種類和毒性風險,為五臺山、蘆芽山野生蘑菇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全國野生蘑菇菌物多樣性研究作出了積極貢獻。
下一步,忻州市科技局將大力推動珍稀臺蘑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及人工促繁研究工作,為臺蘑品牌化、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助力忻州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忻州日報